專供西藏布達拉宮等寺廟之聖香,西藏各大寺廟均用此香供佛菩薩,此香內含有佛法配料,可將願望直達佛前,保佑眾生平安。為此,僧俗弟子均視此香為藏傳佛教第一香,還具有祛病除災,除障納祥,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功能,預防流行性病菌之效果。可謂一香多用,既可用於在家侍佛,同時能為您營造一個潔淨健康的生活環境。

商品規格:外盒 28/10/5cm   
          6小盒*30根  180根

View my Auction



waj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方配料,講究天、地、人的和諧及陰陽、生理的協調。世代傳承的神秘配方配以獨特精良的手工製作技術,使之具有祛病除災,清潔空氣,殺菌消毒,預防流行性疾病,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功能,養神益智等功效。持久留香,堪稱“藏香之王”,是藏香中的珍品,供奉三寶之極品。

商品規格:外盒 30×10×5cm 3束共180根 
附品香座一個
 



waj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藏香中之最高境界,熔藏醫藥和藏香文化於一體的藏香精華.依據千年傳世秘方, 經百歲喇嘛老藏香師.藏醫大師共同指導的藏香精品,經獨特精良手工製作而成.採用高原深山千年古柏,配已深山.峽谷中的純天然藏草藥精工製作,用料考究,取高僧喇嘛加持之山泉水經高密過濾成純潔之香.極具使用和收藏價值.因部份配料很難取得,而產量有限,愈顯珍貴.

商品規格 : 外盒 30/15/5cm  240根    
贈燃香座 + 香包各一 



waj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燒香是中國民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有三個特點極為引人注目:一是普遍性,漢人燒香,少數民族絕大多數也燒香,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乎無處不燒。二是歷史悠久,現存文獻《詩經》《尚書》已有記載,則其起源必早於詩書時代即西周。三是普及性,幾乎做什麼都要燒香:對祖宗要燒,對天地神佛各路仙家要燒,對動物要燒,對山川樹木石頭要燒;在廟裡燒,在廁所也燒;過節要燒,平常也要燒;作為一種生活情調要燒,所謂對月焚香,對花焚香,對美人焚香,雅而韻,妙不可言;作為一種門第身份,所謂沉水熏陸,宴客鬥香,以顯豪奢;虔敬時要燒,有焚香彈琴,有焚香讀書;肅殺時也要燒,辟邪祛妖,去穢除腥;有事要燒,無事也要燒,燒本身就是事,而且還會上癮,稱為香癖,就仿佛現代人的抽煙飲茶一樣。 
  有趣的是,不特中國燒香,世界上好多民族和國家也燒。香的英語寫作incense,查《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第八卷第543頁),載有如下內容:古埃及人從阿拉伯和索馬里沿海地區引進香料樹,把香當作宗教儀式中的重要用品。巴比倫人在祈禱和占卜時往往焚香。以色列人在被擄往巴比倫(西元前586年--前538年)以前引進了香,到了西元前5世紀,一些祭壇專供奉香之用。印度教特別是濕婆派在正式禮拜和家常禮拜中都要焚香;佛教在節日禮拜、成年禮拜以及日常禮拜中都焚香。日本神道教也焚得。從西元前8世紀希臘人就焚燒木頭和樹脂,以供奉神明和祛除惡魔。羅馬人先是焚燒香木,後來引進了香,焚香在公祭和私祭上以及崇奉皇帝時越來越顯得重要。
 
  中國燒香的歷史,大體可分為三個時期。以漢武帝為界,前面為第一期,可稱初始期。其間,所燒的香有以下幾種:
 
  柴,玉帛,牲體,香蒿,粟稷等。
 
  燒香的作用是唯一的,用來祭祀。燒香行為由國家掌握,由祭司執行。
 
  周人升煙以祭天,稱作禋祀。《詩·周頌·維清》:維清緝熙,文王之典,肇禋。箋:文王受命始祭天。即是說,這種祭制始于周文王。
 
  其具體祭法為:將犧牲和玉帛置柴上,燃柴升煙,表示告天。《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熈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注:禋之言煙。”“三祀皆積柴實牲體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煙,所以報陽也。疏:禋,芬芳之祭。(用《十三經注疏》本,下同。)
 
  可見,所謂禋祀,一是點火升煙,二是煙氣為香氣。以香煙祭神,那麼這就是後世所謂燒香了。
 
  這一期,香事有以下特點:一是香品原始,為未加工的自然物,還不是後世正規意義上的香料(樹脂加工而成);二是自然升火,不用器具如後世的香爐;三是專用於祭祀,而祭祀由國家掌握,即,燒香還沒有生活化,民間化。明周嘉胄《香乘》引丁謂《天香傳》謂:香之為用,從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達蠲潔。三代禋祀,首惟馨之薦,而沉水熏陸無聞也。其用甚重,採制粗略。
” 
  第二期,從漢武帝到三國,可稱引進期。漢武帝于中國香事的發展,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waj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尊貴的寧瑪巴白玉傳承
大圓滿覺者嘎桑仁波切

翻譯:張福成老師 
    
    現在一般人學習佛法時,總覺得特別想學習大威力的法,像是大圓滿、大手印、大中觀、道果等,以為修了這些有名氣的大法,就可以快速積聚資糧、盡除罪障、快速成就佛果,完全不是的。
    首先,修法的基礎是菩提心,要先好好認識菩提心,觀修好菩提心之後,不管學習任何一個法,這個法的威力就會很強大。
    假如一個人沒有發起菩提心,不守護業力因果、不行善去惡,也沒有辛苦勞累去努力,光去學習有名氣的大圓滿、大手印、大中觀、道果等,想要投生淨土、想要成果佛果,有沒有效果呢?沒有。因為沒有基礎,法的效果不會發揮出來。
    在行持佛法時,一定要有菩提心做基礎,要有利他的善良之心,去除清淨自己的罪業蓋障,廣大積聚福德資糧,之後再去實修任何一個法,法的威力就會非常強大了。
    顯教常說要經個三個無量劫才能成就佛果。如果菩提心薄弱,不甚堅固,不要說三個無量劫,還要更久。為什麼密宗乘門成佛非常快速,真正靠的是強大的菩提心,經常觀修菩提心,菩提心非常堅固了,再去實修任何一個法,不管顯教、密咒乘門,大圓滿、大手印還是任何法,力量就會非常強大,能夠急升成佛。
    

waj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現今幾大主要宗教形成之前,人類就早已經開始使用各種各樣的香料以增添香味、驅蟲辟穢、防治疾病,並且在東西方的祭祀儀式上都流行焚燒香木,通過煙氣製造特殊的氣氛。可以說,香是源於人類的生活而不是單純的宗教活動。
    
但是,由於香料,特別是用於焚燒的香,與人的精神活動有格外密切的關係,所以古往今來的諸多宗教,無論規模是大是小,是東方還是西方,都對香給予了格外的關注,其中佛教尤甚。
   
從流傳下來經書中可以看到,佛家關於香的記載非常之多,如《佛說戒德香經》、《六祖壇經》、《華嚴經》、《楞嚴經》、《玄應音義》、《大唐西域記》等等;而且諸佛聖眾都有與香有關的論述,如釋迦牟尼佛、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慧能大師、龍樹菩薩等等;經書中所記載的香品的種類難以計數,現今使用的絕大多數香料在經書中都有記載。
   
在佛教剛剛興起,釋迦牟尼佛還住世之時,就對香十分推崇;其後兩千年多年裡,佛家用香的風習不改,而且不斷得到強化和發展,以至於現在有佛寺處必有香煙,居士之家也必設香案寶鼎。
    
佛教對香的重視可從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佛家認為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
   
佛家認為,香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關係,妙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賢聖,甚至能夠散發出特殊的香氣。據經書記載,佛于說法之時,周身毫毛孔竅會散出妙香,而且其香能普熏十方,震動三界。故在佛教的經文中,常用香來譬喻證道者的心德。
   
如《戒德香經》所記,佛陀對弟子阿難講述,持守善德的人具戒香,此無上之香普熏十方,雖順風逆風也暢達無礙,非世間眾香所能相比;《六祖壇經》中,慧能大師即以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講述了五分法身之理;在《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闡述修持者若能專誠地憶念佛性,則能受到佛的加持與接引,將之喻為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佛家還把香引為修持的法門。其中最著名的是《楞嚴經》中的香嚴童子,以聞沈水香,觀香氣出入無常而悟道。據經中記載,在楞嚴法會上,香嚴童子敘述自身得悟的因緣,就是以聞香入手。我于居處靜堂養晦自修,看見比丘們燒沈水香,香氣寂然,入於鼻中。我觀察這個香氣,並非本來就有,也不是本來就空;不是存在煙中,也非存在火中,去時無所執著,來時無所從來。我由此心竟頓銷,發明無漏,證得阿羅漢果位。現在佛陀問我達到圓通所用的法門,如我所證悟者,以香的莊嚴為最勝。
    另有一位孫陀羅難陀,也是觀鼻中氣息出入如煙而悟道。據《楞嚴經》記載,孫陀羅難陀曾自述,當初我出家隨從佛陀入道時,雖然具足戒律,但是心卻常常散動,無法證入無漏解脫。於是世尊教我觀鼻端一片白,我開始定心諦觀,經過二十一日,只見鼻中氣息出入如煙,內在身心虛空清淨如琉璃。後來,這個煙相逐漸消失,鼻息成為白色,心中開明,煩惱盡除,出入的呼吸都化為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由此入道,得阿羅漢果。”     

waj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祭祀燒香是從古代的祭禮中繼承下來的。古代的中國人在祭祀天地祖先時,往往要將祭品或某些植物放火焚燒,使之產生濃煙,認為以其香煙可通達神明。這種做法後來在民間逐步演變為燒香以示敬重。不過,後世的香,已經作了許多改進,出現了線香、盤香等比較精緻的香。
   
不僅佛教提倡用香,道教的儀式中也普遍用香。而且佛教與道教的用香還有比較嚴格的程式,對於香的宗教功能也有自己的解釋。不過一般民間的燒香就沒有那麼嚴格了,只以表示虔誠為主。
   
中國人對神明的態度是雙重的。一方面是對之敬畏,平時不敢衝撞他們;另一方面又有很強的功利色彩,求神是為了請神保佑。所以人神之間有許多富有人情味的交往,民眾對神靈的敬拜形式也體現著這一特點。
   
燒香,在香港臺灣地區常稱為拜拜,是最常見的敬神方式。點起香燭,向神拜上幾拜,更虔誠的,則跪下叩頭幾響,同時心中默默祝禱。
   
民間的燒香,有許多習俗,其中一個是所謂燒頭香。頭香就是第一爐香,尤其是新年的第一爐香。老百姓認為頭香功德最大,可以獲福最多,所以常常爭燒第一爐香。如果是新年(農曆正月初一)燒頭香,虔誠的香客常常在除夕的午夜就開始早早等候了。
   
除了燒頭香,某些地方的民眾還有燒十廟香的習俗。就是在初一早晨,提著香籃,連續燒滿周圍十座廟。其用意與燒頭香相近。
   
民間燒香的另一個比較特殊的做法是燒拜香。所謂燒拜香,是指向著某一寺觀神廟等地方,一步或幾步一拜。比如湖南衡陽一帶就有上南嶽衡山燒拜香的習俗,一般是香客攜一張小凳,上設香案,幾步一拜,漸次上山。燒拜香費時費力,自然也費財,所以並不經常進行。
   
燒香求神保佑,往往許下各種諾言,稱為許願。所許的願一般都是人們所公認的善行,或認為可以使神歡喜的事,如重塑金身重禮祭祀唱戲吃素放生送經等等。
   
日後所求之事得以實現,便意味著神已施以佑護,遂焚香再告神,並履行原來許下的諾言,以為答謝,稱為酬神、還願,也稱為應典應點踐諾
   
比較常見的還願形式是進廟燒香、上供、捐錢捐物等等。由於民間對佛道二教的某些宗教規定乃至於禁忌不甚了然,常有人以雞、豬等為供品。其實,道教與佛教都要求用素供,不能用葷食,只是民間沿用既久,便也就聽其自然了。

waj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宋代之後,隔火熏香而不是直接燒香的方法就廣為流行了,並深得文人雅士的青睞。雖然香不如香來得簡單,但其香氣更為醇和宜人,而且也能增添更多情趣,所以很多人也一直樂此不疲。
在此做個介紹,有興趣的香友可以參考嘗試一下。
1.燒炭
   
點燃木炭(炭塊或炭球),待其燒透,沒有明火拼變至紅色;這樣品香時就沒有炭味的干擾了。如果方便,還可以準備一個金屬的網狀器具,把木炭放在網上會燃燒得更均勻。
2.製備香品
   
熏燒的香應選擇天然香料製作的優質香品,可以是合香,也可以是原態香材。其體積不宜過大,應將香品分割為薄片、小塊、粉末等形狀。 
3.香灰的置備
   
在香爐內放入充足的香灰,先(用香鏟)使香灰均勻、疏鬆,再將表面輕輕撫平,然後用香匙於爐灰中心慢慢開出一個較深的空洞作為炭孔。 
4.入炭
   
(用香筷)將燒透的炭夾入炭孔中,再用香灰蓋上,抺平。香灰表面可以是平整的,也可以隆起成山形。用細棒(香棒)在香灰中出一個氣孔,通達木炭,以利於木炭的燃燒(或者不讓木炭完全埋入香灰,而是微微露出)。

waj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香的製作,中國古代就已形成了一整套與中醫學說、道家外丹學說一脈相承的理論,有一個十分成熟完善的工藝體系,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密不可分的部分。在香方的確立、香料的使用、配伍與炮製、製作的流程等方面都十分考究,有一套嚴整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規範。
   
香,不僅要芳香養鼻,更要養神養生,開竅開慧,這是傳統制香工藝的一個核心原則。正是由於秉承了這一理念,才使傳統香品不僅成為芳香之物,更成為開慧養生之藥,在從秦漢到明清的漫長歷史時期中,贏得了社會各階層的廣泛歡迎。
    
相比而言,以化工技術為基礎的現代制香工藝,所務求的主要是氣味的芳香,而不是香品的養生功能,這一理念影響到制香的各個方面。例如,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原料成本,美化香品外觀等目的,會使用包括化學合成香料在內的許多化學製劑,並且採用了許多在傳統工藝看來有損香的品制的純工業化的生產方法。
    
可以說,傳統制香工藝是求香氣養神,現代制香工藝則是求香味養鼻,兩類香品的差異是非常顯著的。
    
製作傳統香,首先是要綜合考慮該香的用途、香型、品位等因素,再根據這些基本的要求選擇香料或藥材,按君、臣、佐、輔進行配伍。只有君、臣、佐、輔各適其位,才能使不同香料盡展其性。諸如衙香、信香、貢香、帷香以及療病之香,各有其理,亦各有其法,但基本都是按五運六氣、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推演而確定君、臣、佐、輔的用料。 
    現在市面上多見檀香等單品熏香,所以有很多人就以為這類單品香是傳統香的主體,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正如單一的中藥材即使珍貴也還並非良藥一樣,一種好的香料並非就是好香,例如對於檀香,古人已十分清楚的講到:檀香單焚,裸燒易氣浮上造,久之使神不能安。
   
其實早在漢代,古人就已經意識到單品香的局限並產生了香料配伍的觀念,開始轉而使用多種香料配伍而成的合香。從西漢初期的四穴熏香爐可以看出,合香在那時就已是呼之欲出了。漢代之後,香料配伍水準不斷提高,香方種類也日益豐富,直到明清,合香一直是傳統香品的主流。只是近現代以來,香文化日益衰落,才出現了今天這種倒退的局面。 
    傳統香不僅在香料配伍方面十分考究,而且對於香料的炮製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性味反失,炮製得當與否,直接影響著香的品質。香料的炮製與中藥的炮製有相似之處,但又有很多差別。同一種香料,用在不同的香裡,炮製方法常常也不一樣。從總體上說,炮製香材的目的,一是去其雜質,便於使用,二是導順治逆,理其藥性。恰當的炮製可以加強香材的藥性,使其功效充分發揮出來,並消除可能具有的毒副作用;此外還可以根據配伍的要求,使用特定的炮製方法使香材的藥性發生改變。
   
具體的炮製方法很多,例如:修制、蒸、煮、炒、炙、炮、焙、飛等。
    
修制:一是使香材純淨,二是做切制、粉碎處理,即採用揀、摘、揉、刮、篩、涼以及切、搗、碾、鎊、挫等方法,除去雜質、多餘的水分、變質的部分及其它非藥用成分,並使其大小規格滿足要求。如,龍涎香需要清除其中的砂石,沉香則要清除泥土等。

waj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祭祀用香
    
自古以來,東西方國家在祭祀神明、祖先的儀式上中都有熏燒香品(古稱燒香)的習俗。不同的宗教、民族、地區,敬奉不同的神明,具體的儀式規程各不相同,但卻有一些很相似的基本的規範。對於一些純儀式性的程式,日常用香或許不便嚴格奉行,但對於這些基本的規範仍然值得注意遵循:
* 保持正確的心態,誠心,恭敬心,清淨心、信任之心、感恩之心,慈悲之心,懺悔之心,知足之心等等,這是敬香和所有祭祀活動中最重要的因素。
* 讓良好的心態貫穿到神情、儀態、舉止動作之中,達到外在的端莊和虔敬;
* 心中默念(或聲念)所敬奉的神明和祈願的內容;
* 發願,祈願他人獲得幸福,自己做出利益他人的貢獻,回報神明的恩典;
* 用相應的姿勢和動作強化自己的心念,如低頭、合掌、躬揖、跪拜、匍匐等;
* 香案的高度不宜高於敬奉的神像;
* 適當擺放花卉、燈燭及其他供品;
* 香品點燃後的明火,可用手輕輕扇滅,不宜吹滅,;

waj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氣從口鼻入,通於肺腑氣血,對身心兩方面都有很直接的影響。所以,好香既要芳香宜人,還須不危害健康,且能調養身心,這應是鑒別香品的基本原則。可以說,其芳香是形式的,的方面;其養生是內容的,的方面。以養生養心為基礎,達到芳香宜人,才是文質相成,真正的美輪美奐。
   
對於香品的鑒別,由於種類繁多,不便一概而論,但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原料、配方、工藝 
    天然香料(包括天然香料的萃取物)的養生價值遠高於合成香料。合成香料系化學製品,其原料取自煤化工原料、石油化工原料等含有碳、氫、氧等元素的化學材料,雖然氣味芳香,但作為化學製劑,對健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熏燒類的香品尤其明顯。
   
而天然香料正好相反,幾乎都是藥用植物,不僅有香氣,還含有十分豐富的營養成分。   
   
好香就象良藥,既要有好的材料,還要有好的配方。單一香料藥性常有偏頗,所以若原料品級相同,其功效常不及多種香料配成的合香。而在兩種合香之間,品質的高下則取決於香方的水準。

香氣特徵 
    對於普通的用香者來說,很難從外觀上判斷出香品的品質,所以品味香氣是最直接也是較為可靠的鑒別方法。不過,這也對鑒賞者的水準有較高的要求。有些人可能長期使用品質較差的香而不覺察,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一些不好的用香習慣和評價標準;對於新接觸的香品,即使有經驗的用香者也未必能有正確的判斷。但凡事都有一個學習的過程,只要注意多積累經驗,多用心,培養出較好的判斷力也不是件難事。
   
由於不同的香品其風格各異,沒有劃一的鑒別方法,但品質較好的香其香氣一般都具有以下特點:
1.香氣清新,爽神,久用也不會有頭暈的感覺;

waj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品一詞常有三種用法:其一,指香料,例如麝香是名貴的香品;其二,指以香料製成的物品,類似茶品食品的用法,例如,熏香類香品車用香品;其三,指香氣的品質,例如某某香香品高雅。本文所談香品的種類是取前兩種用法。
   
從遠古時代直接焚燒香料植物開始,人們就一直在努力改進使用香料的方法,一方面使香料的價值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也使人對香料的使用能更加方便。現在的香品種類之豐富和齊全,正是這種進步的集中體現。
   
從不同的角度可將香品分為不同的種類,例如:根據外形特徵可分為線香、盤香等,根據所用香料的種類可分為檀香、沉香等。所以,對同一種香品,從不同的角度就可以將之歸入不同的種類,例如,採用天然香料製作的檀香線香,就外形特徵而言,為線香;就所用香料的種類而言,為檀香;就所用香料性質而言,為天然香料類香品。 
根據所用香料的性質劃分: 
天然香料(及中藥材)類香品/合成香料類香品
    天然香料類香品:以天然香料(動植物香料或其萃取物)或中藥材製作的香品,在氣味芳香之外,還有安神、養生、祛病等豐富的功效。
   
合成香料類香品:以化學合成香料製作的香品,著重于香味的優美,香型的豐富,和成本的相對降低;基本不具備養生功效,同時作為化學製品,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根據所用的配方劃分: 
    有些香品是按照特定的配方,採用多種香料製成,所以多有自己獨特的名稱。而且單從其名稱上,大都看不出所用原料或香味的特徵。不同香方製成的香品,其特點、功效也不相同。所以,香方也是劃分香品的一個重要根據。
   
一些通用的固定的配方都有相應的名稱,據此製作的香品往往沿用之;若根據歷史上流傳下來的配方,則常用其歷史上的名稱。 

waj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藏傳佛教寧瑪派之下以各派的創始人或其代表性的寺院之名為名,主要有敏竹林傳承、噶陀傳承、多傑劄傳承、白玉傳承、佐欽傳承、協慶傳承等六大傳承系統,以及其它較小傳承系統。 
    
寧瑪巴所謂之教傳乃是由本初佛普賢王如來無間傳至現在,其一為中藏之「朗」傳承;另一則為德達林巴傳尊者再擴大於佐欽寺傳承及白玉寺傳承之東藏「康」傳承。

  敏竹林寺為西藏寧瑪巴(俗稱紅教”)六大教派之一。敏珠林寺,意為成熟解脫洲,漢譯曾為閡珠林、敏竹林、民主林、民主嶺等。位於紮囊縣紮囊河以東的紮其鄉。寺院坐西朝東,四面群山環抱,山清水秀,環境十分優美。該寺始建於西元10世紀。1676(清康熙十五年),五世達賴喇嘛幫助其經師仁增吉美多傑(德達林巴)在原有基礎上改建而成。以弘傳南藏為主,兼傳三素爾典籍,被稱為南傳寧瑪派的祖寺。
寺主的傳承方式很特別:父子相承或者翁婿相承。 
    德達林巴法王自幼靈異超凡,具有種種莊嚴美好之相.其一生中足跡廣泛,遍遊雪山內外,曾先後在各個地方創建了多所弘法聖寺,其中建於他的家鄉山南紮囊縣的寧瑪派弘傳南藏祖寺敏珠林寺最為著名。 
    
德達林巴法王不僅佛法廣大且醫術高妙,曾主持編寫了藏醫名著<<藍琉璃>>他所配置的藏香味善性清,廣受西藏各界人士喜愛。
 
    
敏珠林寺藏香製作歷史悠久,是由寺廟創始人吉美多傑(德達林巴)發明的。是供佛專用的香,供佛所用的香其配料極為講究,配料要清淨,
敏珠林藏香的配方有34種,其中有文字記載的只有30多種,還有34種配方要靠師承之間的口傳心授。 敏珠林寺集聚熏藏香一直在藏區赫赫有名,舊時一直供應布達拉宮和噶廈政府用香,文革期間停止生產,工廠雖然建於1983年,但製作的歷史從德達林巴時期就已經開始,算起來已經傳承13世了。丹曲丹增是藏香長副廠長,已經做了10多年藏香。他說儘管現在有了機器,但一直嚴格按傳的古老秘方配製的,秘方藏在他和老廠長的手裡,每次配藥時,外人是不能進入的。除了配方的獨特,敏珠林寺在生產藏香時還有一道獨特的工序:把紫檀香等藥材煮完後,放在兩個大鍋裡放上2夜一天發酵,這樣生產出來的藏香更具有奇效。藏香裡有藏紅花、穿山甲、紫檀香、白檀香等30多種珍貴的藥物,可惜,現在品質好的穿山甲越來越少,一年只能找到100~200斤,所以每年只能生產2萬把藏香。    

View my Auction



waj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09 Tue 2007 23:26
  • 乳香

    乳香是阿曼的特產。世界上有不少國家產乳香,但公認最好的乳香是阿曼南部佐法爾省所產,味純且色正,年產量達到7000噸。
    
人類使用香料已有幾千年了。最初主要是用於祭拜神明,在祭壇上焚香,也就是現在的熏香。在神殿裡焚香除了香味縈繞,使人心醉神馳外,由於香料具有很強的殺菌和防腐效果,藥物作用也不可忽視。神明的供品大都是易腐的生鮮食品,焚香可以消除異味,防止疾病 傳播。乳香就是古代儀式上必備的香料之一。
    
我國唐宋時期,特別是宋代以後,上層社會盛行熏香,每年從海外進口的香料為數極巨。據歷史記載,西元1077年廣州一地所收 乳香便達174噸。當時的阿曼佐法爾地區被中國人稱為香岸,大量的乳香等香料從佐法爾運到廣州、泉州。這條由阿曼到中國南方的海路,被稱為海上香料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因為阿曼商人返回時,滿載中國的絲綢、陶瓷、樟腦和麝香。乳香實際上還是一味中藥,具有 活血舒筋、行氣止痛的功效。

View my Auction



waj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龍腦香又名冰片,瑞腦。佛家依梵音譯為“羯布羅”、“羯婆羅”、“固布婆律”等。
   
龍腦香是龍腦香科植物中的龍腦香樹的樹脂凝結形成的一種近於白色的結晶體,古代謂之“龍腦”以示其珍貴。
   
天然龍腦晶體多形成於樹幹的裂縫中,體積小的為細碎的顆粒,大的多為薄片狀。以片大整齊、香氣濃郁、無雜質者為佳。
   
梅花樣的龍腦片,“狀如雲母,色如冰雪”者,為龍腦中的上品,古人稱之為“梅花腦”;品級差一些的,狀如米粒的碎顆粒,稱為“米腦”;晶體顆粒與木屑混在一起的,稱為“蒼腦”;不成晶體而成油狀的,則稱為“油腦”。 
    龍腦樹多生長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外形類似杉樹,樹體粗大高聳,一般都能高達四五十米以上,直徑也有兩三米,是熱帶雨林“高層空間”的重要植物。
   
這種樹不僅出產龍腦香,其木材也是優質品種,而且葉、花及果實皆有香味。
   
龍腦樹的樹脂十分豐富,鑿開樹幹或樹枝就能引出樹脂來;除了天然凝結的龍腦晶體,其液態樹脂也可以利用,古代稱為“膏香”、“婆律膏”。現在中醫使用的冰片,就是龍腦樹的乾燥樹脂(即古稱的龍腦),或從液態樹脂(婆律膏)或龍腦木中蒸餾提取的白色晶體。

    其實,在古時候,人們就已經知道用加熱蒸餾的方法(“火逼成片”)從龍腦樹的木材中提取晶體,稱之為“熟腦”。並且,對於龍腦香的存儲保養古人也有專門的辦法:“龍腦香及膏香………合粳米、相思子貯之則不耗。”(《唐本草》) 
    天然龍腦質地純淨,熏燃時不僅香氣濃郁,而且煙氣甚小。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歷來都被視為珍品。唐宋時期,出產龍腦的波斯、大食國的使臣還專門把龍腦作為“國禮”送給中國的皇帝。龍腦香早在西漢時就已傳入中國。據《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在西漢的廣州已能見到龍腦香。(那時的海上絲綢之路已有相當的規模,印度、西亞的很多物品都已進入中國南方。)
   
在佛教裡,龍腦既是禮佛的上等供品,也是“浴佛”的主要香料之一,還被列入密宗的“五香”(沉香、檀香、丁香、鬱金香、龍腦香)。在盛產龍腦的地區,龍腦樹的樹膏也被用作佛燈的燈油。

waj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