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現今幾大主要宗教形成之前,人類就早已經開始使用各種各樣的香料以增添香味、驅蟲辟穢、防治疾病,並且在東西方的祭祀儀式上都流行焚燒香木,通過煙氣製造特殊的氣氛。可以說,香是源於人類的生活而不是單純的宗教活動。
    
但是,由於香料,特別是用於焚燒的香,與人的精神活動有格外密切的關係,所以古往今來的諸多宗教,無論規模是大是小,是東方還是西方,都對香給予了格外的關注,其中佛教尤甚。
   
從流傳下來經書中可以看到,佛家關於香的記載非常之多,如《佛說戒德香經》、《六祖壇經》、《華嚴經》、《楞嚴經》、《玄應音義》、《大唐西域記》等等;而且諸佛聖眾都有與香有關的論述,如釋迦牟尼佛、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慧能大師、龍樹菩薩等等;經書中所記載的香品的種類難以計數,現今使用的絕大多數香料在經書中都有記載。
   
在佛教剛剛興起,釋迦牟尼佛還住世之時,就對香十分推崇;其後兩千年多年裡,佛家用香的風習不改,而且不斷得到強化和發展,以至於現在有佛寺處必有香煙,居士之家也必設香案寶鼎。
    
佛教對香的重視可從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佛家認為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
   
佛家認為,香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關係,妙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賢聖,甚至能夠散發出特殊的香氣。據經書記載,佛于說法之時,周身毫毛孔竅會散出妙香,而且其香能普熏十方,震動三界。故在佛教的經文中,常用香來譬喻證道者的心德。
   
如《戒德香經》所記,佛陀對弟子阿難講述,持守善德的人具戒香,此無上之香普熏十方,雖順風逆風也暢達無礙,非世間眾香所能相比;《六祖壇經》中,慧能大師即以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講述了五分法身之理;在《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闡述修持者若能專誠地憶念佛性,則能受到佛的加持與接引,將之喻為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佛家還把香引為修持的法門。其中最著名的是《楞嚴經》中的香嚴童子,以聞沈水香,觀香氣出入無常而悟道。據經中記載,在楞嚴法會上,香嚴童子敘述自身得悟的因緣,就是以聞香入手。我于居處靜堂養晦自修,看見比丘們燒沈水香,香氣寂然,入於鼻中。我觀察這個香氣,並非本來就有,也不是本來就空;不是存在煙中,也非存在火中,去時無所執著,來時無所從來。我由此心竟頓銷,發明無漏,證得阿羅漢果位。現在佛陀問我達到圓通所用的法門,如我所證悟者,以香的莊嚴為最勝。
    另有一位孫陀羅難陀,也是觀鼻中氣息出入如煙而悟道。據《楞嚴經》記載,孫陀羅難陀曾自述,當初我出家隨從佛陀入道時,雖然具足戒律,但是心卻常常散動,無法證入無漏解脫。於是世尊教我觀鼻端一片白,我開始定心諦觀,經過二十一日,只見鼻中氣息出入如煙,內在身心虛空清淨如琉璃。後來,這個煙相逐漸消失,鼻息成為白色,心中開明,煩惱盡除,出入的呼吸都化為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由此入道,得阿羅漢果。”     

waj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