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現今幾大主要宗教形成之前,人類就早已經開始使用各種各樣的香料以增添香味、驅蟲辟穢、防治疾病,並且在東西方的祭祀儀式上都流行焚燒香木,通過煙氣製造特殊的氣氛。可以說,香是源於人類的生活而不是單純的宗教活動。
    
但是,由於香料,特別是用於焚燒的香,與人的精神活動有格外密切的關係,所以古往今來的諸多宗教,無論規模是大是小,是東方還是西方,都對香給予了格外的關注,其中佛教尤甚。
   
從流傳下來經書中可以看到,佛家關於香的記載非常之多,如《佛說戒德香經》、《六祖壇經》、《華嚴經》、《楞嚴經》、《玄應音義》、《大唐西域記》等等;而且諸佛聖眾都有與香有關的論述,如釋迦牟尼佛、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慧能大師、龍樹菩薩等等;經書中所記載的香品的種類難以計數,現今使用的絕大多數香料在經書中都有記載。
   
在佛教剛剛興起,釋迦牟尼佛還住世之時,就對香十分推崇;其後兩千年多年裡,佛家用香的風習不改,而且不斷得到強化和發展,以至於現在有佛寺處必有香煙,居士之家也必設香案寶鼎。
    
佛教對香的重視可從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佛家認為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
   
佛家認為,香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關係,妙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賢聖,甚至能夠散發出特殊的香氣。據經書記載,佛于說法之時,周身毫毛孔竅會散出妙香,而且其香能普熏十方,震動三界。故在佛教的經文中,常用香來譬喻證道者的心德。
   
如《戒德香經》所記,佛陀對弟子阿難講述,持守善德的人具戒香,此無上之香普熏十方,雖順風逆風也暢達無礙,非世間眾香所能相比;《六祖壇經》中,慧能大師即以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講述了五分法身之理;在《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闡述修持者若能專誠地憶念佛性,則能受到佛的加持與接引,將之喻為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佛家還把香引為修持的法門。其中最著名的是《楞嚴經》中的香嚴童子,以聞沈水香,觀香氣出入無常而悟道。據經中記載,在楞嚴法會上,香嚴童子敘述自身得悟的因緣,就是以聞香入手。我于居處靜堂養晦自修,看見比丘們燒沈水香,香氣寂然,入於鼻中。我觀察這個香氣,並非本來就有,也不是本來就空;不是存在煙中,也非存在火中,去時無所執著,來時無所從來。我由此心竟頓銷,發明無漏,證得阿羅漢果位。現在佛陀問我達到圓通所用的法門,如我所證悟者,以香的莊嚴為最勝。
    另有一位孫陀羅難陀,也是觀鼻中氣息出入如煙而悟道。據《楞嚴經》記載,孫陀羅難陀曾自述,當初我出家隨從佛陀入道時,雖然具足戒律,但是心卻常常散動,無法證入無漏解脫。於是世尊教我觀鼻端一片白,我開始定心諦觀,經過二十一日,只見鼻中氣息出入如煙,內在身心虛空清淨如琉璃。後來,這個煙相逐漸消失,鼻息成為白色,心中開明,煩惱盡除,出入的呼吸都化為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由此入道,得阿羅漢果。”     
    在佛家描述的極樂世界中,還有一個香積淨土,即香積世界眾香國。其處之佛為香積如來,以香開示眾生,天人坐於香樹下,聞妙香即可獲得圓滿的功德。

佛家認為香能溝通凡聖,為最殊勝的供品
    
佛陀住世時,弟子們就以香為供養。佛家認為香為佛使香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幾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內容。從日常的誦經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會、水陸法會、佛像開光、傳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動,都少不了香。特別是法會活動,必以隆重的上香儀式作為序幕。         
    佛教中用於供養的香品種類十分豐富,除了用於熏燒的燒香,香料製作的香水、塗在身上的塗香、研成粉末的末香等都是常用的供物。其中香水還用於浴佛,是一種很高的供養。如《法華經》之法師品列出了十種供養:花、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其中四種都是香品。

   
在居士家中,無論供品陳設繁簡,香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常用的供品是香、花、燈,如果供品的種類再增多,那麼就會多使用幾種香品;如果簡化到一種,也會是香煙一炷敬佛。
   
香不僅供在佛像前,還用於供奉經書。也常把香料摻入塗料中粉刷佛殿的堂柱門窗,在重要的場所和還常潑灑香水。 
    不僅用香,而且上香前後都要有恭敬鄭重的禮儀。特別是在重大法會上,上香之前,全體僧眾先要跪拜持誦專門的燒香偈語才能上香,上香之後也要再誦念贊偈。據《禮佛儀式》記載:禮敬贊德,先須至於香台,端身息慮,思念聖德,目睹尊容,雙膝著地,手擎香爐,而舉偈言:戒香定香解脫香,光明雲台遍法界,供養十方無量佛,聞香普熏證寂滅
   
據經書所記,佛陀本人及其他聖眾,都反復講到香是最重要的供養。佛陀曾對清淨慧菩薩講述,以牛頭栴檀、紫檀、多摩羅香、甘松、芎藭、白檀郁、金龍腦、沈香、麝香、丁香等種種妙香製成香水沐浴佛像,再取少許洗像之水置於自頭上,燒種種香,以為供養。此為諸供養中最為殊勝
   
再如《華嚴經》記載:以善根回向、供養諸佛,以無量香蓋,無量香幢,無量香幡,無量香宮殿,無量香光,無量香焰,無量香住處,無量香佛世界,無量香須彌山王,無量香海,無量香河,無量香樹,無量香衣,無量香蓮華”……“以如是等無量無數眾香莊嚴以為供養
   
香不僅是婆娑世界的供品,天人也用香來供佛。據《大寶積經》記:“……興起光照一切香花,善妙香、常熏香、烏虛延香,常有花樂、眼目樂,如是眾花興雲致雨。雨眾雜香,鼓天妙樂。
佛家用香輔助修持

    
佛家認為香對人身心有直接的影響。好香不僅芬芳,使人心生歡喜,而且能助人達到沉靜、空淨、靈動的境界,于心曠神怡之中達於正定,證得自性如來。而且好香的氣息對人有潛移默化的薰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與善的方向發展。好香如正氣,若能親近多聞,則大為受益。所以,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緣。
   
同時,佛家也認為香有好香、惡香之別。並非芬芳馥鬱即為好香,而是能培扶靈根者,悅意者才是好香。如《入阿毗達摩論》雲:香有三種,一好香,二惡香,三平等香。謂能長養諸根大種名好香;若能損害諸根大種名惡香;若俱相違名平等香。《五事毗婆沙論》雲:諸悅意者說名好香;不悅意者說名惡香
   
所以,佛家自古就提倡在打坐、誦經等修持功課中使用熏香,在寺院內外也是處處熏香,以營造好的修煉環境。而且對香的品類也是精心選擇,不僅使用上等的單品香料,還要按照特定的配方調和製作更適用於修煉的合香。甚至不同的修煉法門還要使用不同配方的香。許多修煉有成的法師同時也是調製合香的高手。
佛家以香治病
   
由於絕大多數的香料本身就是藥材,如沉香、檀香、丁香、木香、肉桂、菖蒲、龍腦香(冰片)、麝香、降香、安息香、甘松香等,所以佛家的香也很早就用於治病。用於治病的香品,也稱為香藥,是佛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佛教傳入中國以後,與中醫理論頗為相似的佛醫學對中醫的發展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例如,佛醫學關於香藥的知識使中藥材的種類得到了擴展,增加了沉香、薰陸香(乳香)、雞舌香、藿香、蘇合香等新藥材,而且在《本草綱目》等經典醫書中增加了芳香開竅類藥材。
    
佛家香藥的配方種類十分豐富,用途也極其廣泛。不僅熏燒香藥以除汙去穢,預防瘟疫,還有專門的藥方對治特殊的病症。使用香藥的方法也很多,有的是直接熏燒,有的要口服,有的做成香水香膏塗在身上,有的是在浸泡洗浴時用。
   
如《大唐西域記》記載:身塗諸香,所謂旃檀、郁金也。印度氣候濕熱,易生體垢體味,所以佛家弟子很早就用檀香、郁金製成塗香抹於身上,既能淨身去味,又能消炎殺菌,防治皮膚病。
    
再如經書所記:取藥劫布羅(龍腦香)和拙具羅(安息香)香,各等分,以井花水一升和煎取一升可治療蠱毒取胡麻油,煎青木香,摩拭身上,可治療偏風,耳鼻不通,手腳不隨;以昌蒲、牛黃、麝香、雄黃、枸杞根、桂皮、香附子、豆寇、蒮香等作香浴,可以辟穢化濁,開竅通經。
佛家香品的種類十分豐富
   
佛家使用的香料品種豐富,包括南亞、南洋群島、西亞、澳洲、中國等廣大地區出產的多種香料。早期的佛教經書中就記載了很多的香料品種,如沉香、檀香、龍腦香、菖蒲、安息香、牛黃、郁金、苜蓿香、麝香、雄黃、芎藭、枸杞、松脂、桂皮、白芷、香附子、丁子香、葦香、竹黃、細豆蔻、甘松、藿香、茅根香、芥子、馬芹、龍花須等等。
   
佛家的香品種類齊全,有熏燒用的燒香,有塗敷在身上的塗香,有香料浸制的香水香湯,有香料研磨成的香泥;有片狀、塊狀的香木,也有粉狀的香末;有單品香料,也有多種香料合和而成的合香。而且,這些豐富多彩的香品在佛教形成之初就都已經出現了。
    
由於香的尊貴、神奇及其在佛教中的悠久傳統,還有他為諸佛樂道的神聖,在今天的佛教之中幾乎是無處不了。
   
僧人打坐以燒一炷香的時間為准,謂之坐香
   
圍著佛像繞佛,三圈、七圈或更多,既是禮佛也是以經行作修持,謂之行香,若是跑步繞佛,則謂之跑香
   
用於警策修行的形如寶劍的木板,謂之警策香板,用於懲戒的謂之清規香板;用於警醒昏沉者的謂之巡香香板
   
若修持者犯了錯,還有罰去跪香
   
佛殿謂之香殿,廚房謂之香廚,而佛家寺院更是被尊稱為檀林

View my Auc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j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