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一種天然香料,通過化學技術來分析、確定出其芳香成分的化學結構,再用相應的化學方法生產出具有相同結構的化合物,即為人工合成香料。合成香料多借用所模擬的天然香料的名稱來命名,如麝香酮。人工合成香料可以大致理解為化學合成香料。
    1868
年,化學家帕金在英國利用煤焦油製造出了第一種人工合成香料——香豆素(即香豆內脂)。迄今為止,對於絕大多數的天然香料,都造出了相應的合成香料。而且還有一些合成香料尚未在自然界中發現對應的物種,可稱得上是真正的人造香料
   
合成香料的生產,其目的是獲得特定分子結構的化合物,所以其原料不必取自天然動植物,而是多為煤化工產品或石油化工產品等。由於原料容易獲得,所以合成香料的產量和生產速度都不受氣候、地域等自然因素的限制,而且成本也大為降低,從而極大的拓展了香料的應用範圍,使人們日常生活中能享受到的芳香物品顯著增加,而且許多沒有明顯的香味的材料和物品裡其實也都添加了合成香料。合成香料工業已成為現代精細化工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雖然合成香料一經問世就很快風靡了整個香料工業,但它並沒有象當初人們期待的那樣真正替代天然香料。即使是以現在最先進的化學技術生產出來的合成香料也難脫人工的斧鑿之跡,其香味感覺與天然香料的差異仍然十分明顯。不僅是香味上的差異,在心理感受方面,兩者的差距更為明顯:天然香料常能使人產生愉悅感動等很微妙的心理體驗,而合成香料卻幾乎完全沒有這種效果。這種差距在麝香的研究過程中表現得就非常明顯。
   
天然麝香不僅對麝鹿,而且對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動都有十分靈敏的影響,自古就是極其珍貴的香料。20世紀初,瑞士的化學家發現了麝香的主要有香成份是麝香酮,並成功的進行了人工合成。許多人都認為麝香的神奇效用正是由這種麝香酮產生的。但當人們試著用麝香酮去引誘麝鹿的時候卻沒有成功。
    “
有其味而無其氣,有其形而無其神,正是現在的合成香料始終難以逾越的屏障。所以,直到今天,高明的合成香料的調香師也總會千方百計的加入一些天然香料,使調出的味道能儘量帶上幾分動感和靈性。
   
其實,就天然香料的價值而言,芳香的感覺反在其次,真正可貴的是它具有影響人體身心系統的潛力。通過恰當的配伍,就可成為對身心的滋養和調整,可有安神、益智、養生的功效。所以,從《神農本草》到《本草綱目》,絕大多數的香料都被收為了中藥材,熏煙療法也廣為醫家所採納。而在這些方面,合成香料就更是望塵莫及了。
   
合成香料不能產生與天然香料同等的功效,其原因眾多。
   
一方面,天然香料是一種複雜的混合物,往往包含多種化合物,香氣的成份極其複雜,有人甚至將之比喻為一個混沌系統,以現在的化學和生物技術水準,很難對其香氣成份達到完全準確的分析和把握。即使對於茉莉花香和玫瑰花香,直到現在,每年還都有新的成份被識別出來。
   
另一方面,天然香料的功效,不僅涉及到香氣自身的結構,而且與人嗅覺的機制密切相關,涉及到嗅覺與心理以及心理系統與生理系統等一系列心理學與神經科學領域的問題。而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正是自然科學中發展最晚的門類,還遠遠不能較好的回答這些問題。
   
不過,也應該看到,天然香料雖來源於大自然,但人類仍然可以運用自己的智慧去瞭解它,改善它,利用它。期待未來的科學和技術能給人們帶來真正價廉物美的香,不必再讓現在這些機械生硬的香擾亂鼻觀。
   
近年來,人們已經越來越多的發現了化學製品的弊端,意識到了許多化學產品在為人們提供一種便利的時候往往也會帶來許多潛在的麻煩,所以西方發達國家在20世紀前半期就已經開始了一場回歸大自然的運動,對於綠色生態自然的呼聲越來越高,近年來更是深得人心。這也應當成為當代制香、用香的發展方向。

View my Auc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j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